采用德國曼內斯曼米爾廠的技術,由太原重型機密廠研制的我國第一臺國產化微張力減徑機,于1991年在鞍鋼無縫鋼管廠φ100機組作業線上引人投產,歷經幾年的生產和技術改造,已形成年產5萬t普通結構無縫鋼管的生產能力。由于產品結掏的調整,原設計的孔型系列已很難適應生產的要求,其工藝技術需進一步完善。此外,由于國產減徑機機架質量不佳,機架內部軋輯產生位移而導致銅管外表面產生直道和青結缺陷,直接影響到鋼管的產品質量。為消除無縫鋼管外表團缺陷,本文對徽張力減徑機工藝的完善進行了探討。
BO系列?108.5mm→?89mm孔型表
(1)新設計的微張力減徑機回孔型系列。在線軋制工藝合理,適應性強,生產時便于與上機組銜接,理順了cZ>100 機組的生產工藝,消除了外表面青線缺陷,隨著荒管溫度的提高,改善了微張力減徑機的軋鋼條件。
(2) 針對微張力減徑機在生產中出現的軋棍軸向竄動和徑向跳動的問題,來取相應的措施,在不改變機架結構的前提下,可以消除因軋棍位移而造成的銅管外表面缺陷。
相關文章下載:
第四代軋管機—精密(Accu Roll)軋管機( 熱軋).pdf
鋼管微張力減徑過程中壁厚變化的有限元計算分析和實驗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