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鐵上業自1868年就開始了現代化進程,1868—1880年產業革命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而使美國鋼鐵工業具有了龐大的生產能力,并日產品品種齊全,產品質量好,生產技術比較先進。
1881—1920年初期工業化過程中,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比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要快。1899年美國粗鋼年產量達到了1081萬噸。
1920—1955年上業化中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1953年,突破了年產鋼億噸大關,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1956—1975年工業化完成和以后的時期,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長。1973年其年產鋼達到13680萬噸,是目前為止美國鋼鐵工業歷史上最高的產鋼紀錄。
自此以后,美國粗鋼產量開始滑落,再也沒有恢復到這一水平??梢哉f,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鋼鐵工業一直足美國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以后,鋼鐵工業已演變為美國經濟中的重要基礎產業,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因此,鋼鐵工業有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之稱。
發展優勢可以分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本質都是生產力的國際比較,所不同的僅僅是比較優勢強調的是各國不同產業之間或同一產業不同的生產環節之間生產率的比較,而競爭優勢強調的則是各國相同產業之間、相同產業生產環節生產奉的比較。
1.美國鋼鐵工業在資源稟賦方面的具有以下幾方面比較優勢
①美國發展鋼鐵工業有著較為有利的資源條什,有著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品位也非常高,礦山工業發達,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應。如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煉焦煤,蘇比利爾湖西部有豐富的鐵礦(目前富鐵礦已趨枯竭,但含鐵22%—35%的貧礦儲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薩比鐵礦最為著名)。
②發達的鐵路和水運,為鋼鐵工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什。1910年美國的鐵路里程即達到近40萬公里,是世界上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鐵路的大量修建與鋼鐵上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鐵路建沒需要消耗大量鋼材,刺激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完善鐵路交通網為鋼鐵工業的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美國的五大湖地區的水運和海運也為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美國鋼鐵工業在工業化進程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
①政府高度重視并支持鋼鐵工業發展。工業化過程中,各個產業都處在高速增長過程中,作為基礎性行業的鋼鐵工業在產業構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要滿足大規?;A設施和基本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裝備工業、機械工業、耐用消費品制造業提供各種高質量、高檔次的鋼材產品,以提高這些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因此,為了促進:正業進步,各國只有通過大力發展鋼鐵工業,增加鋼鐵工業的經濟規模,生產高質量、高技術鋼鐵產品,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這種基礎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實現鋼鐵自給,那么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進口鋼鐵產品,這對本已經資本稀缺的工業化進程來說,會加劇其他行業的資本緊張狀況,提高鋼鐵產品需求行業的投入成本,從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來看,這是一種不經濟的選擇。美國政府在“二戰”前后一直把鋼鐵作為戰略性資源來對待,對鋼鐵工業給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通過大力發展本國的鋼鐵工業,實現鋼鐵上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提高鋼鐵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產品檔次,從而提高了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和質量。
②保持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在早期比較重視新技術的引進和采用,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盡管比英國和法國晚得多,但是在其工業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如煉焦、熱風爐、平爐、型鋼軋機、鍍錫薄板等技術都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以后,又加以改進,創造出許多新工藝和新設備。
③規?;a。在生產體制上,實現企業聯合化和專業化并舉的發展模式,發揮了不同產品種類的規模經濟優勢?!颁撹F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是第一個在鋼鐵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術的規模經濟優勢的企業家。1867年,他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龐大的一體化的貝斯麥鋼軌用煉鋼廠即埃德加·湯姆森煉鋼廠,該廠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煉鋼廠。到20世紀初,匹茲堡軋鋼廠每年用人只有1800人。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及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也給鋼鐵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因此,美國開始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聯合企業的形式成為鋼鐵生產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國鋼鐵公司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工業公司。與此同時,在產品的生產上,這些聯合企業卻趨向于專業化,從而減少了機械設備的種類,便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合理的經營管理,提高了規模經濟的效率。在1935年,至少有44個美國鋼鐵廠的生產能力超過40萬噸,是當時英國最大鋼鐵企業斯圖爾特——勞埃德公司的2倍,其中美國有18家企業的鋼鐵生產能力超過了100萬噸。
④運用資本的手段實現規模經濟。鋼鐵工業是規模經濟比較顯著的行業,需要籌集大量資本進行設備的更新和新技術的開發,因此,發展鋼鐵工業最需要建立現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滿足上述要求。在工業化過程中,美國政府鼓勵發展大規模的制造業企業,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經常發生,只要是生產上需要,有實力的大公司就會義無返顧地去收購所需的公司。這種體制環境,客觀上有助于鋼鐵企業利用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優勢,發展一體化的鋼鐵企業。
1.資源型布局
美國鋼鐵工業發端于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當地木炭和小鐵礦發展起來的分散小廠。隨著木炭被無煙煤代替,冶金中心向西遷移到靠近無煙煤產地的貝斯力赫姆(伯利恒)和斯克蘭頓一帶。焦煤煉鐵技術推廣以后,其中心繼續西移,轉移到生產焦煤的匹茲堡地區。匹茲堡在近代產業史上曾被稱為美國的“鋼都”。20世紀初,蘇比利爾湖區的鐵礦開發以后,在沿湖地帶又興起了許多新的鋼鐵工業中心,比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和布法羅等,在全國最大的鋼鐵消費區—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建成了大規模的鋼鐵廠。
2.消費型布局
二戰期間和二戰后,美國鋼鐵工業呈現出向沿湖、沿海消費區域集中的趨勢,新建鋼鐵廠大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區和大西洋沿岸,匹茲堡地區的地位則相對大大削弱,有些鋼廠甚至倒閉。其主要原因是:①鋼鐵生產所需要的煤和鐵礦石等原料可以通過廉價水運的方式異地獲取,由于是大規模運送,鋼鐵企業還可享受低運價的優惠,而通過鐵路運送鋼材的運價卻很高;②20世紀50年代以后,蘇必利爾湖區富鐵石產量在不斷減少,從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進口的優質廉價鐵礦石數量卻在日益增加。為了便于鐵礦石進口,美國在沿海地區新建了伯恩斯港鋼鐵廠和費爾利斯鋼鐵廠,擴建了巴爾的摩附近的斯伯羅斯伯特鋼鐵廠;③電爐煉鋼的比例在不斷提高。電爐煉鋼需要消耗大量廢鋼鐵(在美國約占2/5),而廢鋼主要來自鋼材消費區。20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在消費區興建了幾十家小型鋼鐵廠,它們以廢鋼為原料,在消費區煉鋼,并軋制當地需要的鋼材,目前小型鋼廠生產了美國全國20%左右的鋼材,這對平衡鋼鐵工業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的鋼鐵工業在經過了20世紀初期、中期的高速發展之后,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陷入了衰退的境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鋼鐵工業已經退出美國國內主導產業的地位。衰退的表現形式:一是鋼鐵工業的增加值在美國28個制造行業中一直處于平均水平之下;二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長,但是鋼鐵工業依然缺乏增長的動力,鋼鐵企業所承擔的生產成本、環境成本都比較高,無法與進口鋼材進行有效的價格競爭。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因素:
一國的鋼鐵產品的消費需求狀況,影響著該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即國內需求是提高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源動力,國內需求狀況的不同會導致各國競爭優勢的差異。隨著美國工業化的實現,美國經濟對大型鋼鐵產品需求量的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如1900年,機器制造業在西進運動中飛速發展,鐵路就業人口躍居美國首位;到1940年,汽車業已追至第二位;到1980年,信息業上升至第三位,到1990年信息業終于取代汽車業成為美國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上世紀末,美國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相當于其傳統產業的3—5倍。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鋼鐵的需求總量、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美國鋼鐵的生產量趨于平穩,而不會達到之前的高產出。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突出體現為以下幾點:
①設備投資周期沒有與技術進步同步,導致生產設備老化。美國鋼鐵工業投資的第一次高峰是在“二戰”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LD轉爐、連鑄、大型高爐、計算機控制軋機等鋼鐵工業現代化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進入實用階段,由此導致美國鋼鐵工業的設備投資和國際上鋼鐵工業技術革新不同步。與這相反,日本及部分歐洲國家則是同步將這些鋼鐵工業新技術進行應用與創新。
②設備結構落后,特別是軋制加工工序當中有相當多的設備無法滿足用戶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為了防止罷工,提高了工人工資,導致成本中工資比例提高。
④美國鋼鐵企業在出現困境時,選擇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導致投資資金等多種資源的分散。
⑤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由于反托拉斯法嚴格執行,美國沒有出現同日本一樣強有力的鋼鐵聯盟、產業研究會等業界團體,加之早期企業的兼并重組方案也沒能通過議會審核,導致美國工業在產業調整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及靈活性,自接影響了美國鋼鐵企業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及新產能的形成。
美國鋼鐵企業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組織結構、鋼鐵廠和單個生產設備的規模大、經濟規模合理而著稱,并在這方面長期保持了領先地位。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起,其他國家和美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日本開始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主要是在工資和基建成本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范圍內鋼鐵工業燃料的消耗在大大降低,美國五大湖和內陸地區的鋼鐵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在50年代后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大規模海運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區興建大型鋼鐵企業成為更具有優勢的一種產業布局選擇,這也使沿海建廠的日本鋼鐵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更具有競爭力;再者,日本鋼鐵工業是“外向型”產業,即鋼材產量的30%左右用于出口,美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國,這也使美國鋼鐵工業直接面對日本鋼鐵工業的競爭,而美國鋼鐵產品成本要遠遠高于日本鋼鐵產品的成本,從而使美國鋼鐵企業失去競爭優勢??梢哉f,自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鋼鐵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應用、設備投資、生產規模等方面開始落后于日本鋼鐵工業。
美國長期以來認為自己的經濟體制是世界上最白由的,其他國家的工業或多或少都會得到政府的保護。伯利恒鋼鐵公司董事長早在1968年就對股東們說過:“在世界上,我國的鋼鐵:工業是唯一完全私營的鋼鐵工業。不論在哪個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鋼鐵工業看作是政府政策的左膀右臂,并接受政府的資助,或者這些企業部分或全部地歸國家所有。這樣,這些外國政府一直采取旨在保護國內市場的措施,限制進口并鼓勵鋼鐵出口。近年來的趨勢如果任其繼續自流的話,那么國內鋼鐵工業將遭受嚴重銷弱,從而威脅到國家的安全”?;谶@種認識,美國鋼鐵企業在形勢迅速惡化時,美國鋼鐵工業通常會把許多困難及問題的癥結歸為不同國家的工業體制,并將其上升為政治問題,借助政府的保護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國鋼鐵企業的競爭。
美國政府迫于鋼鐵企業的強大壓力,會對美國的鋼鐵貿易進行干預。1969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鋼鐵企業與歐洲、日本的鋼鐵企業就自愿限制進口鋼材達成了一致協、議。2002年迫于國內鋼鐵企業的壓力,美國布什政府啟動201條款對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和其他鋼鐵用戶征收高額的關稅來制裁企業從國外進口鋼鐵,以求救助長期不景氣的國內鋼鐵產業。從長期來看,保護主義措施對美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美國底特律最大的帕卡德(packard)汽車工廠,如今已成廢墟
2016年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于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舉行,首先選出選舉人團,再由選舉人團于12月17日正式選舉產生美國總統和副總統。而美國傳統工業重鎮淪為「鐵銹帶」,鐵銹帶民眾的憤怒不僅造就川普,也將影響總統選舉結果。
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www.laugustcd.cn/Steel-Mill/mgdgtfz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