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經營虧損,2016年塔塔公司決定出售其在英國的所有運營資產,這一決定標志著曾經輝煌的英國鋼鐵業正式走向衰落。如果我們回顧英國整體經濟與鋼鐵工業發展,其衰落實際是歷史推動及現在宏觀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工業革命帶來轉變
英國冶鐵業早期主要采取以木炭為燃料的生產技術,因此產業規模始終無法擴大,至1720年年產生鐵僅1.7萬噸。到1760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設計的現代蒸汽機問世,意味著人類終于可以將機械大規模的應用于生產活動。至此工業1.0時代開啟,機械生產極大的提升了社會生產力,同時對鋼鐵行業也起到了積極的提振作用。無獨有偶,冶鐵業的燃料從木炭開始轉向焦炭,蒸汽機的應用提升了鼓風爐的風力,使能源運用更加充分也提高了生鐵生產質量。工業革命讓英國冶鐵業完成了從小作坊到機械工廠的轉變,英國生鐵產能得以快速提升,到1806年生鐵年產量已達26萬噸。
然而,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也開始于此爆發。對資本家而言,擴大生產既降低邊際成本又能夠搶占市場,何樂而不為呢?再加上機械只有供上能源就能運作,生產快速擴大是整體趨勢。然而由于大量機械投入生產使工人階級轉為生產的從屬地位,其消費水平未能跟緊生產擴張。于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爆發,也就是19世紀20年代的歐洲經濟危機,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起始國,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由于經濟收緊的,在短短十幾年里英國工業產業規??s減超過一半。到19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已令英國政府收支出現較大的空洞。為解決消費力不足的問題,英國選擇了兩種最直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第一種是海外淘金,19世紀英國對外移民占歐洲對外移民總數的36%,海外淘金彌補國內購買力不足同時也緩解了失業壓力;第二種是戰爭貿易,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鴉片戰爭,除獲取大量賠款外,英國還在中國獲得大量經商權,將國內過剩的生產壓力傾銷于國外。通過這兩種方法,英國平安的渡過了第一次經濟危機,而其鋼鐵行業為滿足貿易上的需求迎來了第二次變革。
二次工業革命后期,被美國德國超越
1850年,英國冶金學家貝斯麥研發了轉爐煉鋼法,使低成本的大規模煉鋼成為可能。受益于此,英國粗鋼產量一度占據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同時在第一次經濟危機后的幾十年里,英國國內的消費結構也出現了變化。工人階級的消費不行,就讓資本家來補充。資本家擁有充足的金錢,因此大規模的新廠投建和城鎮改造逐漸展開,也因此推動了國內對鋼鐵的需求。在鋼鐵技術和資本擴張的雙重推動下,英國率先進入了工業2.0時代。電氣引入生產讓能源使用效率提高,間接提高生鐵煉鋼效率。同時新興事物如汽車、飛機等產品開始投入產線,加上英國傳統造船業穩步擴張,進入20世紀英國年產鋼已超500萬噸。
20世紀交接英國產量走勢
數據來源:《1700年以來的英國經濟》-查爾斯李1986年版
歐美各國陸續進入二次工業革命階段。到20世紀前10年二次工業革命后期,英國經濟與鋼鐵行業發展狀況依舊良好,但其整體競爭力已被美國和德國所超越。此時德國粗鋼產量已與英國不相上下甚至略有優勢,而美國則達成了產量破千萬的成就。
三點原因導致英國鋼鐵在此階段發展增速不如美、德。首先是設備使用,英國自恃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未能及時升級產業設備,直到1905年才開始大范圍使用新式的煉焦爐;其次是原料價格,隨易開采的鐵礦石儲量下降,英國本土煉鋼原料成本上漲;第三是經濟結構,傳統工業是英國經濟構成的主體,新興工業部門發展比重則低于美、德兩國水平,而新興部門的發展往往會推動用鋼需求,并形成連環刺激。
至一戰前后,英國粗鋼產量一度達到987萬噸。但戰爭給英國的傳統工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其粗鋼產量在戰后逐年遞減,1926年英國粗鋼年產下降至365萬噸。在短暫的回暖后,1929年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再次爆發,大蕭條時代到來,并一直持續到1933年。期間世界工業生產水平大幅倒退,英國粗鋼產量在1931年再次回落到500萬噸水平。此次經濟危機過后,各國著力于恢復工業生產水平,同時經濟學家開始反思并探討如何避免又一次的危機。其中,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國家出面調控需求的理論---通過對社會閑置資金收集并分配以補充缺失的購買力。然而凱恩斯理論在提出初期并未得到廣泛推廣,英國國內生產與消費沒有得到及時調控,經濟發展的壓力使其粗鋼年產量到二戰結束也僅有1201萬噸。作為對比,美國在此時期奉行凱恩斯主義,羅斯福在任期間發行了400億美元國債,并設立最低工資制度、雇傭失業工人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力得到補充后與生產擴張保持相對平衡,二戰后美國粗鋼年產量已超6000萬噸。
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經濟制約鋼鐵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英鎊作為國際貨幣公信力下降。這對英國外貿造成了部分負面影響,同時戰后產生的債務問題加劇了英國國際收支的平衡問題。
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鋼鐵業率先做出技術突破,1946年在蘭開郡的拉莫爾鋼廠(LwMaor)建立了世界第一臺實驗型連鑄設備。二戰后初期,英國鋼鐵業并不存在重組與效率低下問題,同時英國鋼鐵業勞資記錄非常良好,鋼鐵產量逐年遞增。然而受經濟制約,至1950年英國粗鋼年產也僅提升至1655萬噸。
此后,圍繞鋼鐵部門國有化與私有化的爭議在50年代蔓延。1948年工黨執政下議會通過了鋼鐵國營法案,工黨希望通過國家對資源的調配使鋼鐵生產合理化。但由于鋼鐵行業利潤水平一直不錯,保守黨和私營業主則認為鋼鐵行業應該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生產合理化。
1951年工黨政府在阻力下實現鋼鐵國有化,僅僅過了兩年,丘吉爾上臺后保守黨政府就通過了去國有化的鋼鐵法令。法令實施后,英國政府投資興建鋼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國鋼鐵行業布局過于分散的問題。此后至60年代,英國鋼鐵產量穩步上升,到1970年英國粗鋼產量達2855萬噸。
進入70年代,英國鋼鐵發展陷入了瓶頸期,其中最主要的影響來自于原料供給。英國鐵礦資源以貧礦為主,至1970年少量富礦已基本開采殆盡。英國1970年內礦產量有1202萬噸,然而到1976年內礦僅產459萬噸。此外,英國大部分煤田的表層已開采完畢,優質煤資源儲量大幅下降,開采煤炭成本較前期有增加。
70年代上半英國鐵礦產量進口量
數據來源《鋼鐵統計》
諸多經濟學家認為從60年代后期開始英國經濟開始走向衰落,從鋼鐵行業上看也亦如是。雖然60年代后期鋼鐵產量逐年提升,但整體并未展現長足的發展力。
1967年,通過兼并21家鋼鐵企業,英國鋼鐵公司成立(BritishSteelPlc)。該公司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成立意圖為整合資源并扭轉鋼鐵業的頹勢。英國鋼鐵公司在1973年曾提出10年計劃,通過擴大投資規模、改善并升級舊廠設備在1983年使公司產量達到3700萬噸。
然而1974年工黨的再次執政對10年計劃形成了極大的阻力。工黨內閣以創造富裕工人階級為導向,倡導公有化和提高福利并削減軍事、研究創新等開支,這間接造成了全國生產效率低下的局面。因此英國經濟在70年代后期惡化,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問題嚴重。經濟、原料供給等兩方面問題讓英國鋼鐵行業寸步難行。
當1979年保守黨再次執政時,經濟、傳統工業上的遺留問題亟待解決。政府曾一度對鋼鐵行業進行資金扶持,但整體形勢并未好轉。于是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私有化成為80年代鋼鐵行業的主旋律。據海關統計顯示,自1980年后英國粗鋼年產從再也沒有突破過2000萬噸。
經濟全球化后,競爭力不足被放大
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外貿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意味著傳統制造業將面臨來自更多國家企業的競爭。由于英國人工成本較高,鋼鐵作為傳統制造業很難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中保持優勢。1990年后,英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路走低。
英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GDP走勢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除外來競爭,英國自身對鋼鐵的需求也沒有出現增長。1990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和人均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637萬噸和284.4千克,2014年兩數值則分別為1184.2萬噸和184.1千克。需求的不足也注定了英國鋼鐵行業的衰落。
英國粗鋼表觀消費量
數據來源:中國聯合鋼鐵網右-總量左-人均
1999年1月歐元區誕生,促進了一批跨國企業兼并重組的進度。1999年10月,英國鋼鐵公司與荷蘭赫高文公司合并(KoninklijkeHoogovens)成立康瑞斯集團(CorusGroupplc),并一度成為世界第四大鋼鐵集團。但好景不長,由于成本較高的原因,康瑞斯公司始終在競爭力上稍顯劣勢,盈利能力難以提高。2007年,康瑞斯最終被塔塔鋼鐵(TATASteel)收購。
英國鋼鐵業在未來的走向
縱觀英國鋼鐵業,其發展屢次在擴張時機未能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撐。鋼鐵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需要消費力的推動。早期英國研發出相對先進的冶鐵技術時,應用技術的冶煉設備并沒有得到迅速的推廣。同時,由于國家經濟結構偏向傳統行業,在財政上大量依賴對外貿易,沒有及時增加對新興部門的投入力度。
新興部門發展推動對鋼需求,由于英國經濟架構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使其錯過了19世紀末的迅速擴張機會。而美國、德國則借助新興產業發展的勢頭,分別完成了美國鋼鐵公司(USSteel)的組建和西門子鋼鐵制造廠(Siemens)品牌的打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雖連鑄技術的應用使行業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但由于國際上英鎊的結算公信力下降,其國內經濟受到影響,牽連到對鋼鐵行業的投資,英國鋼鐵再次失去擴張良機。
此后工黨與保守黨在國有化與私有化的進退問題延緩了鋼鐵行業復蘇的速率。而20世紀70年代原料供給的短缺則讓英國鋼鐵競爭力出現真正意義的大幅下降:由于福利較高導致人工成本難以下降、逐漸開始依賴進口原料導致生產成本走高、同時由于先前錯失擴張機會而不能令鋼鐵行業在短時內通過增加產出以壓低邊際成本。
80年代對鋼鐵行業的整合、淘汰過剩產能及提高產品附加值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英國鋼鐵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至90年代經濟全球化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關系,向其它歐盟國家出口鋼材要同時面對來自獨聯體、亞洲國家企業的競爭,而受新興國家市場的沖擊英國本土鋼鐵競爭力已進一步下降。
與跨國企業的兼并重組沒有讓英國鋼鐵業獲得長期的實力提升,07年塔塔公司的收購也只能延緩其鋼鐵制造的衰退速度。14年美國結束量化寬松,全球消費力的收緊則加速了英國鋼鐵業的衰敗。
1998年以來英國鋼材進口量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聯合鋼鐵網
在未來幾年,投資者需要接受一個現實,基于目前英國鋼鐵行業的競爭力和全球消費能力收緊的事實,任何對英國鋼鐵行業的投資都很難在短期內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甚至要承受一部分虧損。
塔塔公司宣布出售資產后,利百德集團(LibertySteel)首先收購了塔塔在蘇格蘭的兩處資產,利百德在收購后發表聲明稱他們看重的是蘇格蘭地區鋼鐵的長期發展而不是眼前。而塔塔在英格蘭地區的資產出售則遲遲沒有定音。
如果資產長期無人接盤,英國政府可能不得不收購部分鋼鐵資產,并將其納入國有化。然而這意味著英國政府很可能需要承擔資產帶來的債務問題和運營虧損,這與目前保守黨的立場不符。
然而對英國鋼鐵行業來說,與其在現階段追求盈利,可能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會更好。曾經阻礙其鋼鐵行業擴張的國有化政策,在目前可能是較為有效的應對方法。在第二次大規模經濟危機時,蘇聯通過計劃調控逆向而行,一舉成為世界強國。
而對現在的英國,其鋼鐵行業需要面對整體競爭力下降的事實。如果英國政府可以通過國有化,將國內生產最大化的用于國內需求,將很有可能把鋼鐵行業虧損面減少到最低。不過話說回來,既然英國退歐已經發生,鋼鐵國有化又何嘗不可呢?
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www.laugustcd.cn/Steel-Mill/yggtd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