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奎帕完了?!彼淠卣f道。
圖片來源:網絡
2015年,紀實攝影師Pete Marovich耗費數月,用鏡頭記錄下了賓夕法尼亞州阿勒奎帕鎮的沒落景象。這座“鋼城”在上世紀曾擁有全球最大的鋼鐵廠,一度是該地區的鋼鐵巨擘。這家鋼鐵廠隸屬于J&L鋼鐵公司,隨著后者的倒閉而關門。
1980年代的經濟危機嚴重挫敗了美國的鋼鐵產業,有的鋼鐵城市轉型成功,有的至今仍在掙扎。前者實為少數,后者則為常態。曾經的“世界鋼都”匹茲堡實現轉型,而距離該地20英里的阿勒奎帕仍然苦苦掙扎在復蘇的道路上。
清晨,一個男孩走在阿勒奎帕霧蒙蒙的街道。
阿勒奎帕的一個社區里,一座荒廢許久、被雜草包圍的房屋,被兩座精心打理的房屋擠在中間。
阿勒奎帕是美國衰頹的鋼鐵產業的一個縮影,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三條標志性河流(阿勒格尼河、莫加西河、俄亥俄河)的沿岸,還有很多這樣的老鋼鐵城鎮,在過去的一年里,攝影師Pete Marovich一直在關注關于鋼鐵城匹茲堡是如何轉型的報道,而這些報道使他的心緒不能平靜。
匹茲堡曾是聞名世界的工業重地,它周邊的小型鋼鐵城市功不可沒。在經歷過1980年代的產業危機后,匹茲堡迅速發展教育、醫療、科技事業,成功實現了從老鋼鐵城市到以醫療、金融及高科技工業為主的城市轉型。如今街道上的老式鋼鐵建筑都已被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標志所覆蓋。
而危機之后的小型鋼鐵城市似乎被遺忘在一旁,無人關心它們的處境。
Pete Marovich在走訪過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地區后,發現很多小型的鋼鐵城仍在掙扎以求自救。他認為有必要記錄下它們的發展現狀,它們理應得到更高的關注度。
George Miller坐在他的酒吧里——馬奧尼酒吧。阿勒奎帕是他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他親歷了這座“鋼鐵城”由盛轉衰的過程?!鞍⒗湛镣炅??!彼淠卣f道。
Pete Marovich拿著他父親Tom Marovich的“Jones & Laughlin”鋼鐵公司(下稱“J&L”鋼鐵公司)的工作牌和徽章,在Tom Marovich退休時,他將工作牌剪掉了一半。
“United States Gypsum”,是一家生產建筑材料的公司,如今它占據了一部分“J&L”鋼鐵公司的舊址,就位于俄亥俄河的沿岸。
1909年,“J&L”鋼鐵公司在匹茲堡的南部開了一家工廠,為了繼續擴張,它買下了俄亥俄河沿岸的一塊土地,就在伍德勞恩小鎮附近。公司進而入駐了城鎮,建造了許多工廠和住宅,又沿著河岸擴展了7英里,來容納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鋼鐵公司的員工們。
伍德勞恩在1928年正式更名為阿勒奎帕,1940年代早期,鎮上的人口劇增,超過27000人。其中約有9000人是鋼鐵廠的工人。
1984年,經濟危機襲來?!癑&L”鋼鐵公司與“共和鋼鐵公司”合并為LTV集團,導致阿勒奎帕的大部分鋼鐵廠關閉,約有8000名工人下崗待業。當時賓尼法尼亞州的大部分鋼鐵廠也都相繼倒閉,或削減生產。失業工人紛紛去外地找工作,高失業率迅速壓垮了當地經濟。
200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阿勒奎帕的人口已下降到11734人,如今的人口數則在9000人左右徘徊。
來自Henry Mancini的饋贈:富蘭克林大街上一座廢棄的建筑物上的涂鴉。
馬奧尼酒吧里,酒保Lisa Nicely正與阿勒奎帕的西部居民Chuck Forrester交談。
一張“J&L”鋼鐵公司的支票,貼在86歲的Frank Purrachio家中的展示柜上,他是一個退休的技工,一生都住在阿勒奎帕。
阿勒奎帕“12號商店”是當地社區的支柱,由68歲的Jerry(右起第二個)和他58歲的兄弟Sammy合伙經營,已經有9年了?!拔乙恢逼谕腥藖戆⒗湛两ㄒ恍┕S,那樣人們就會得到更好的工作?!盨ammy說。他們為當地居民提供食品、日用品、煙草等生活物品。
這是個曾經繁華的社區,全盛時期到處都是雜貨店、加油站、旅館、五金店和銀行。而如今這兒只有一家銀行,還只在特定日子開放,每天只營業幾個小時。阿勒奎帕的店面大部分都是閑置的。
貝克街,“J&L”鋼鐵公司曾在這兒建設了很多住宅以供工廠里的移民工人居住。
富蘭克林大街,一對年輕情侶坐著等公交。街上的大部分店面都關閉了,被拆毀的建筑舊址沒有新的替代,就那么空著。
一個小女孩跑過即將拆毀的老“J&L”鋼鐵公司總部。
對Pete Marovich來說,將阿勒奎帕作為整個沒落的鋼鐵產業的一個切入點再合適不過。Pete Marovich的家族與阿勒奎帕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他對這座城市也有著尤為濃重的個人情結。
阿勒奎帕是他最為熟悉的城鎮,這兒是他父母的出生地,他的母親出生在烏克蘭移民區,父親出生在克羅地亞移民區,這些都是“J&L”鋼鐵公司為移民工人建造的社區。他的祖父在“J&L”工作了38年,父親在參加完二戰后也曾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后就回到了海軍陸戰隊,當了32年的兵。
Pete Marovich經?;匕⒗湛撂酵胰?在這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阿勒奎帕是如何衰敗的,家人們則為他講起遙遠的黃金時期的景象。
阿勒奎帕若要完全恢復,需要注入新鮮的的商業投資,才能為重建落后的基礎設施帶來資金,這幾乎是阿勒奎帕所有居民的共識。
圖片來源:網絡
阿勒奎帕的一些老人們仍念念不忘過去的好時光,他們覺得只要工廠重新建設起來,一切都會恢復如昔。但大部分人已清醒意識到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富蘭克林大街的主干道上的大部分店面仍緊閉著,建筑物之間的空地還有很多。
Gino DiNardo,是為數不多的“J&L”鋼鐵公司老員工之一,正在馬奧尼酒吧看報紙,這家酒吧在阿勒奎帕開了40年了。
86歲的Frank Purrachio在家中向攝影師追憶起往昔的日子。
阿勒奎帕在周邊地區的口碑似乎并不是很好,外地人認為這兒并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治安差,犯罪率高,種族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Pete Marovich做了深入調查,與當地社區的領導和警察溝通交流,他發現現實中的阿勒奎帕并不像傳言中那么可怕。
19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阿勒奎帕的確有過種族問題,但事實上,當時美國的許多地區都存在種族問題。
在Pete Marovich與警察巡夜的一晚,警察告訴他說,阿勒奎帕的大多數暴力沖突事件都不涉及種族問題,通常是家庭暴力與毒品交易引起的。
盡管當地存在毒品問題,但暴力犯罪也很少。過去的五年里,阿勒奎帕只發生了三起兇殺案。
80歲的Bert Hart,在阿勒奎帕的鼎盛時期搬來這里,1966年開了這家理發店,過去60年里,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
12區是阿勒奎帕當地犯罪最為猖獗的地區之一,當地的警方執行“禁止街頭滯留”的條例,但大多數居民仍認為在防止當地青年閑逛滋事方面,警察所做的還不夠。
84歲的Tony Gennaro站在他滿是雜志和書籍的收藏的屋子中間。他曾是位舉重運動員,在國家和國際比賽上都拿過冠軍。他也曾是“J&L”鋼鐵公司的員工。
Carl A. Aschman 體育場1937年建立,如今已不對外開放,它的后臺滿是生銹的鋼板和木制看臺。
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校際的體育聯盟中,阿勒奎帕中學是參加率最低的學校之一,第2013屆比賽只有58個學生參加,其中有28個男孩。
第2015屆校友節橄欖球比賽來臨前,主教Mike Zmijanac正指導校隊練習。
上場時的阿勒奎帕中學的校橄欖球隊。
一輛卡車正駛離“J&L”鋼鐵公司的工廠舊址。這家工廠曾占據了俄亥俄河沿岸7英里的面積,1905年正式運作,直至1988年倒閉并拆毀。
近期,“United States Gypsum”公司選擇在阿勒奎帕建廠,就在俄亥俄河畔,老“J&L”鋼鐵公司的舊址上建了一個工廠,這個地方是新興產業最好的選址。
阿勒奎帕若要完全恢復,需要注入新鮮的的商業投資,才能為重建落后的基礎設施帶來資金,這幾乎是阿勒奎帕所有居民的共識,他們堅強而勇敢,韌性出眾,既為光榮的過去感到驕傲,也不畏蕭條,在困難時期咬牙堅持,他們將一直前進。
(編譯:江帆)